AI的正反两面

过去这个月写了几篇关於AI和ChatGPT影响未来创作领域的文章,正面和反面的角度都有。

正面的是,目前刚处於初生阶段的AI(概称各种能自动产生文字和影像作品的机制)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,很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会发展到想像不到的境界;原本许多用於知识搜寻、资料整合和解读、以及基本作品的生成,往後都可以让AI代劳。

反面的是,除了可能取代现有的一些职业之外,还包括仍然会出现的错误(可能来自演算法、也可能来自原始资讯)、以及不负责任的使用(例如用於写论文偷懒、或是产制假新闻)等等。

前面说到「取代」,AI能取代的是「职位」、但不一定是「人」;人可以转而去做AI做不到的事情、或是更高阶的工作。但如同我先前说的:

如果你只会AI能取代的技能、而且做得还没有AI好,就可能会被取代。1960年代之前,电梯里面还有「电梯操作员」这个职位;1980年代的电脑机房也还有「报表列印管理员」的工作,但这些技能和职位後来都已经消失。

如果让我用比较含糊的白话来说,令人忧心的一个重点会是:机器越来越聪明,但人却因此越来越笨。

至於结果是好是坏,大家可以自己想像。

之所以说含糊,是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变笨,甚至还有人会觉得自己虽然不会写文章、不会画画,但因为会用AI工具,所以忽然都变得会了,所以其实是比过去更聪明。

另外一个角度是,相较於没有工具的时代,人类的蛮力是有限的,於是我们发明了从铁鎚到太空船的各种工具,让人类拥有跟动物不同的成就;而AI则是另外一次的工业革命,让机器不只可以强化人类的蛮力、更可以延伸人类的智力。

也没有错。

人工智慧能力的五个层次

先仅以资讯时代的阶层来说,机器能帮我们做跨越时代、跨越地域的资料搜寻,也只不过是近30年的事情;而从资料搜寻到分析出「去年全球经济成长10%」之类的结果(想想看,这在30年之前是多大的工程),也只是统计运算法的应用,不算太困难的事情。

作者制作提供

接下来的「解读」,则是AI成长到一个程度、并且与大量的外界资料连结时(目前ChatGPT还没有),即将会出现的能力,例如提供这样的报告:「去年全球经济成长10%,但如果没有战争影响能源和原物料供应,应该可以达到15%」。

到这边为止,都还是「中性」的资料解读和比对可以达到的程度,但接下来的「认知」和「决策」就开始进入重头戏了。

以上面的例子来说(当然是以极度简化的逻辑来举例),「认知」能力是基於「战争影响经济发展」、「经济正向发展对人类有利」的前提,得到「发动战争的某国是负面因素」的认知。

而「决策」则是基於「某国是负面因素」的前提,做出「应该发射飞弹打某国」、或是「对某国给予制裁」的策略。

这个过程一点也不是新闻,至少在人类分析师的世界已经行之有年;而且,如果你看过《魔鬼终结者》或1983年版的《战争游戏》等电影,就会知道它们描述的都是AI在从「解读」到「认知」之间的过程出错,导致了错误的决策、以及近乎灾难性的结果。

会扯到这个,是因为技术上来说,AI迟早会进化到具备「认知」和「决策」能力的阶段,於是我们会面临几个问题:

  1. 人类可以将某些事情的这两个阶段交给AI吗?例如要先救老婆还是妈妈、或是火车要选择压死一个人还是五个人?
  2. 如果可以的话,界线会在哪里?或者最後的决策仍然必须经过人类的认可?人类就不会出错吗?
  3. 如果必须经过有情绪、必须吃饭睡觉、会疲劳的人类认可,AI在效率上的价值还能发挥吗?
  4. 如果人类决定禁止AI插手「认知」和「决策」(即使技术上做得到),人们必须具备怎麽样的知识、能力、训练,才能跻身这个金字塔顶端,而不会变成被AI淘汰的族群?

艺术家的看法

前几天刚好跟几个艺术家碰面。A是懂技术的画家,以兼具工笔和半抽象的技法成名已久;虽然模仿者众多,但目前还无人能够超越。

跟A谈到AI自动生成影像的问题时,我开玩笑的说:「以未来AI绘图的能力,就一般用途的插画来说,往後艺术家大概只有『尊严』的问题了。以後你们不妨试试对AI下『请用A画家的风格生成XX主题的作品』,这样说不定还可以省你们很多事。」

A画家:「但目前AI还无法真的创作新作品,技术上都只是依照指令,拿类似的作品来改造拼贴。或许表面上可以做得有点像,但神髓还是做不出来的;何况用他人的作品来拼贴,在原创性上还是有问题的。」

後来碰到B艺术家,他说:「AI目前对於真正的艺术家影响其实不大。因为拼贴出来的作品虽然可以满足一般人用图的需求,但这些人本来就不是艺术家的客群;而且拼贴的图越多,反而越能凸显原创作品的价值,两者可以算是不冲突啦。」

傍晚到了某个展场,碰到以创作T恤图案为主的C艺术家正在摆摊。他说:「嘿嘿嘿,你看(指着摊位上的自有品牌T恤),这上面的图案都是AI画的,省了我好多力气、而且又不会跟别人撞衫。」

C又告诉我:「AI生图其实第一个会冲击到的是『卖图库』的业者。从前图库很贵、而且多半不完全符合需要,还得自己合成修改;AI生图只要指令下得对,产生的图马上可以用,就算一张要花10元美金,也比买高品质图库的单张照片、或是自己合成的功夫便宜。图库是死的,AI生图是活的。」

回到最前面说的「尊严」因素。这并不是说他们会为了「艺术家的尊严」而拒绝AI工具,而是就如同他们从前接受新工具一样(例如从纸笔绘制到数位绘图板、然後是平板电脑),将AI工具以最适合的方式融入工作流程,但在最後的「风格」和「人味笔触」上还是留给自己的坚持。

找出AI对工作流程的帮助

在行销和写作上也是一样。先撇开前面提到的「不负责任使用」角度不谈,我们同样不一定要拒绝AI工具(要拒绝也当然没关系),而是要看它在你的工作流程中能不能找到有利的位置、为你提升工作成果的「质」、「量」、或是两者皆备。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